为什么李世民会管理好国家 1748年是什么年号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李世民会管理好国家
  2. 1748年是什么年号
  3. 北陵有多少年历史
  4. 光绪是皇太极的几世孙
为什么李世民会管理好国家

1不拘一格用人才,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

3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个政府机构之间权力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危害与影响;

4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让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3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3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3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5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对高句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1不拘一格用人才,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

3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个政府机构之间权力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危害与影响;

4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让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3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3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3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5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对高句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第一,李二同学亲身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隨未大革命,自个又是个智商情商极高的大才子,领悟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至理明言。第二,李二同学的便宜老丈人虽然把囯家折腾亡了,还是留了个不错的底子的,大运河、大粮仓修好了,杨州那块也开发好了(安禄山和黄巢灭不了唐和拿不下江南有很大关系),高句丽也半血了,山东豪门也被他老丈人斗得没脾气了。只要与民休息,把坏事都安到老丈人头了就成。第三,李二同学在长年的战斗中团结了一大批人材,这些人不仅政变搞得好,治理国家也有一套。第四,李二同学的出身有问题,他来自八大柱国,关陇门阀,历来被山东豪门看不起。想嫁个公主给人家,人家都不娶。让颜老先生给最疼爱的小女儿起个名,老颜看都不看,说这就不是我们华夏血脉。山东动乱,要忍声呑气得求着山东豪门在朝里的扛把子魏征去走一圈。闹个蝗虫都被山东豪门造谣说皇帝当得不好,老天爷生气了。所以,人争一口气,皇帝被欺负急了也要干出来个名堂让大家瞅瞅:我李二,是堂堂正正中国的皇帝,不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蛮人!!!!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为:贞观,唐太宗当政的20多年里(627年—649年),其政治开明,当是国力强盛,老百姓基本都过上了能安居乐业,安定殷实的生活。因此,人们称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把国家治理好,在除了他雄才大略等因素之外,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纳谏。这一点在他的治国经历中非常突出,因而他得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的美誉。也就是能听进去有利的进言,并且采纳这些,从而才有这一段辉煌历史

有的皇帝荒淫无度,有的玩乐游山,有的一心为民。历史上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皇帝,有的坐上了心却在外,不在民。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打天下,自幼就被朝政阴谋所伴随。他看到了杨广的残暴,看到了荒淫。亲眼看到杨家的皇位是怎么丢掉的,农民起义是导致杨家天下败落。但农民起义的原因是杨广大肆修建长城,运河。

的确李世民有才能,有谋略。干掉两兄弟,让直接老爹升级为皇太极。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改革: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

新建: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在人才发明李世民运用极致,让有才之人得到发挥的地方。

自律: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但很大程度上是杨广帮助了李世民,开凿运河使南北通透,极大方便通商,到至今运河的作用都很大。加固修筑长城,让国土边界得到了保障。

1748年是什么年号

1748年属于清朝乾隆时期。

清朝皇帝和明朝一样,一世一元,后世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自太祖1616年建国至宣统退位,凡12帝296年。

年号顺序: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号崇德,8年,1636——1643。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18年,1644——1661。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61年,1662——1722。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13年,1723——1735。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60年,1736——1795。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年号嘉庆,25年,1796——1820。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30年,1821——1850。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11年,1851——1861。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13年,1862——1874。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34年,1875——1908。

末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03年,1909——1911。

乾隆十三年。

乾隆,是清朝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男,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

乾隆在位期间,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而且乾隆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管理;修《四库全书》;促进民间艺术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

北陵有多少年历史

北陵指清昭陵,建于清朝皇太极年间,距今300多年。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 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

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光绪是皇太极的几世孙

光绪是皇太极的十世孙。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光绪七年(1881年),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驾崩,享年38岁,庙号清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崇陵。

九世孙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